日本:中美减排目标意义重大
事实上,这次金融危机的内在根源是隐藏在投资银 行等采用的资产估价方法背后的资产价值魔方。
进入专题: 产业升级 。今天,为挽救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下去的颓势,管理层出台类似《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等经济应对措施,无异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寄希望于借助先前的开发区或特区成功模式在再神州大地上竖起一座经济丰碑,不说是异想天开,至少也不会事如人愿。
原则上讲,我是反对行政力量干预经济行为的。同时,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分工合作是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那么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商业群体优势已经不在,很多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商业群已经渐次转移到东南亚比如越南等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区域了。为什么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受限?这亦是开发区或特区模式不可持续下去的原因。今天广浙一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群大肆倒闭、工人返乡,已经为当前经济调控的管理层所注视,那么问题绝非简单到受美国金融危机风暴影响那样,即使没有美国金融风暴波及,中国南方经济群或许可能多苟延残喘一时,终究像水中花、镜中月一般,发展到如今的经济特区模式业已穷途末路,这美丽的泡沫破灭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又鉴于,国际贸易多边化或者我们常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我们看到的是国际分工合作的产物,中国的过剩廉价劳动力,提供了适合从事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商品生产,于是,早前的经济特区或者开发区的诸多产业都大抵建立在上述基础之上的。
政府干预经济行为在绝大程度上违反经济自由发展规律,政府干预型经济体,不但行政成本较高、易滋生腐败,比如在信贷问题上、在项目审批上,政府四处阴魂不散,所谓商业发展不能自由,到处是红顶商人,我们今天看到的官商勾结便如此。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东西部经济差异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这些。一个超级大国实行社会主义,这样的事情实数罕见。
其次,要救的理由还在于如果它们垮台了,受到影响的就不仅仅是千百万股东了,而是全体国民。今天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可以证明,所谓社会主义的公有(共有),其实是人类幻想的产物。但是现在必须进行深刻检讨。自由派们认为 ,只要国家一干预,一国有化,就破坏了自由市场经济,就是走向了社会主义。
这一举动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三十年的改革,由于我们是开左灯向右转,就给人以一个误导,以为我们从前坚持的主义是正确的,而现在恢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做法是临时措施,不得已而为之,最后我们还要回到从前我们向往的那个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去。
许多人在欢呼:马克思又咸鱼翻身了。任何人都不知道,国家这个东西,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当你移民国外,也不可能把你的护照卖掉,把属于你的那一份国家财产带走。只有在部落之间或国家内部有了足够的力量来平衡或制止无偿占有,交换才可能产生。连美国许多议员也不服气。
就是说,关于所有制的观念不是从前教科书告诉我们的那样,说原始社会就存在着什么公有制,私有是一个历史阶段,将来人类还要回归到公有制。其实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什么是资本主义,似乎整个世界的人们至今也没有从本质上理解透,大多还停留在想当然层次上。共有还可以划分成笼统共有和股份公司的共有。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企业的高管们最终一定要为他们的不理智的经营行为付出代价的,但这里还要分析,在国家监管和他们本人行为之间应该划分一个责任界限,是谁的责任,就应该由谁承担。
市场经济也必须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因为交换首先必须是所有权明确的人际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明白了我在上面讲的道理,就知道了,事实是:首先这些企业不是私人企业,即它们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企业,而是公有制(共有)企业,虽然不是属于全民的,但却是属于千百万国民的共有财产,政府当然要救。
他们总把它的垮台归咎于个别领导人,说什么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坏就坏在领导人犯错误,把社会主义搞垮了。笼统共有,就是只确定物与所有者范围的关系,而不能确定所有者范围中的具体个人与所有物的确切的量的关系,比如国家,对全体国民来说就是一个共同所有物。
但这其中的经济学的理论必须要弄明白,否则,连政府应该干涉与不干涉都弄不清楚,今后也难以太平。美国的邮政一直就是政府在经营。要是他们知道,没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做保证,商品经济根本就不会发生,他们也就不会有这样的议论了。除此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股份公司,那也是与国家公司相似的公有(共有)体。所以美国和世界各国向企业和银行注资,使其免于破产,没有什么可非议的,这就是用经济手段干预市场的正常举措。因为既然是共有,人人有份,那么对被所有物的处置,就必须体现出每一个所有者对财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其实美国政府最该收归国有的就是联邦储备委员会,因为货币的发行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和责任,只有国家代表全体国民才配享有这个利益和承担这个责任,中国人早在宋代就知道这个道理了。正因为如此,除非不得已,在人的所有观念特别清醒的今天,一般是不可以采用笼统共有形式的。
比方说你都知道我在讲什么,中国大陆就开始向右转了,改革开放就向右转了,向市场经济,向私有制过渡,然后就带动了前苏联现在俄罗斯也是在向右转,东欧这些国家也是在向右转。人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观念,也是由多年来一些流行的错误理论误导的结果。
因为30年的改革实践虽然获得了极大的成果,但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并没有解决。股份共有或公司共有,与笼统共有相反,不管这个共有物是什么,从总体上看,就是一群人对一个物的拥有,但是,从细部看,每一个人到底拥有多少份额也是清楚的。
在这个时候,这些人没有了一点历史唯物主义。落杉矶时报的专栏作家布鲁克斯写道:亲爱的美国,欢迎进入第三世界。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也必须有这样一个大公有(共有)。交换发生了,就证明私有观念已经形成和固定下来了。
香港凤凰卫视财经评论员石齐平就说:我觉得历史实在是吊诡,……二、三十年中,原本向左走的那些国家其实在向右转了。财政部提出的动议将取消自由市场,在美国实行社会主义。
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这就让今天的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也不得不去思考市场经济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即使不抽身出来,也不能因为国家控股几个企业就说是走向社会主义了。
其实他们都是私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而且是不要政府干预的绝对的自由派,可我们中的许多人却一下子被弄昏了头脑。所以,就交换本身来说,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它的成长和发育完全取决于社会权力对它的扶持和呵护。
这就是所谓的计然治国七策之一。所谓无偿占有,就是通过暴力手段来实现的占有。如果用行政手段干预,而国家并没有处于战争、灾难等非常时期,那肯定是不对的。至今人们还以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正义性就体现在公有(共有)制上,消灭了私有财产制度,人就不可能用财产去支配别人、奴役别人了。
这次共同对付金融危机,实际上等于宣告了世界经济已经一体化了,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了。但是,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是私有的,在私有的基础上构建起共有——众多的股份公司和国家体。
年轻人可能不知道,难道经历过的人还不知道吗?在那样的一个历史阶段里,除去极个别的人,谁真正体会过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你是农民,你体会过与城里工人的平等了吗?你是老百姓,你体会过与各级领导人的平等了吗?你是地、富、反、坏、右和他们的后代,你体会过社会的正义了吗?俄罗斯如此,东欧国家也此,现在的那些所谓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也如此。看到上述的文章和时下的议论,给我的印象首先是:其实这次已经不是一个相互融合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战胜的问题了,社会主义即将战胜资本主义的曙光又一次显现了出来,资本主义受此沉重打击,前途已经是未卜了。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以为找到了可以克服周期性危机的良方,社会主义阵营跨塌之后,人们又以为资本主义战无不胜,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创始人就是生活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的越国大夫文种(《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计然),他最早建立国家储备粮制度,用储备粮调控市场的粮食价格。